关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5号建议答复的函
尊敬的罗冬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改变农村空心化现状的建议》收悉。现办理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乡村空心化问题逐渐凸显,我区农村地区许多地方面临着人口减少、资源匮乏、社会服务不足等困境。为此我局及相关部门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
(一)加大科技和人才投入
聚焦打造“泸州共同富裕试验区”重大使命,完善优秀人才入乡激励引导机制,选派驻村干部16人、选调生34人到村任职,服务乡村振兴。在相关人才评选、人才培训等活动中向扎根乡村的优秀人才倾斜,鼓励更多爱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到乡村就业创业,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大展身手、各展所长,推动人才在城乡之间双向有序流动。
(二)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
我区为促进社会化服务发展,解决农村老龄化严重,耕地无人种的问题,在2023年成立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1个,由农技站等股室农技骨干组成的服务团队,指导街镇和村(社区)开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街镇建立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站8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人员39人,在56个涉农村(社区)落实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协办员69人,加大以基础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建设力度,对农业种植用地进行宜机化改造,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建设,同时,抓好我区高粱产业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作业,努力拓展农机作业水平。
(三)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
我区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农村地区的人才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创业扶持计划、农业保险等,鼓励企业和农民更积极地参与乡村振兴,共同建设繁荣宜居的乡村社区。截至目前,利用“头雁”带领已培育人才形成矩阵,实现抱团发展,由财政补贴培育费用。目前我区8人已参加“头雁”培育,18人进入省级“头雁轮训人才库”,综合提升龙马潭区现代农业经营发展水平,利用“酒城英才”“龙马英才”等政策和资金等支持和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现代农业。同步实施农业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推送农村人才参加省市各类“匠人”培育,常态化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12名科技特派员长期服务农业科技第一线,增强农民科技素养,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四)解决好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
积极探索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巡访关爱。充分发挥村(居)委会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街镇统筹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协助实施的定期巡访关爱。2023年胡市镇通过购买服务,对全镇农村留守老人开展安全检查、心理慰藉、居家慰问等巡访,巡访发现留守老人、特困老人因突发紧急事件面临重大困境时,及时向村(社)、街镇报告,紧急处置后,由街镇依据有关规定分类实施关爱救助。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落实好《泸州市龙马潭区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推动城市科教文卫体以及规划、建设等各领域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振兴。
二是利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农机培训专题,加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内容,加强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培训和宣传,通过层层宣传发动,为下一步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的实施营造一个较好的工作氛围。
三是健全农村养老制度保障,普及养老保险知识。向农村老人加大普及养老保险知识的力度,让老人真正地了解养老保险具体内容,提高参保意识,提高老年人收入保障,提升农村养老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村老人的养老压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