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协泸州市龙马潭区六届三次会议第9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建龙马潭区基层委员会:
贵委提出的《关于优化城市规划建设配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针对龙马潭区调研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现实问题,我区已积极编制泸州市龙马潭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的建设配套,打造高水平的产城园港示范区。结合龙马潭区的资源禀赋和空间特征,目前已开展如下规划并实施部分建设,全方位提升区域影响力。
一、加强城市商贸核心区域规划建设。按照“一核心,两圈一线”的商业空间布局和“一带三线”城市生活消费圈,把龙马潭建设成为以批发零售、物流、科技、商贸为特色的商业窗口。以高铁站为核心,与西南商贸城、教科城一体化构建城北高铁新区商贸中心。两圈一线即形成以回龙湾商圈、龙南路商圈与龙马大道沿线“两圈一线”商贸业发展格局。一带三线则打造步步高广场一华升宝龙广场一中实时代广场一酒城文创美食街一万达广场一这有光一高铁新城精致生活消费带,重点营造商圈潮购、夜市夜宵、网红打卡、电商直播等消费场景。打造春雨路一炭黑厂一玉带河休闲生活消费线,重点营造公园游憩、滨水风情、多彩花市、夜跑夜骑等消费场景。打造学士山一宝莲街一小市市井生活消费线,重点营造复古街景、市井文化、非遗体验、夜游两江、江湖美食、流光夜秀等消费场景。打造郎酒龙马酒庄一空港大道白酒工业旅游生活体验线,重点营造酒文化观光、酿酒定制、白酒品鉴、陶艺体验等消费场景。重点营造西南健康产业总部经济园、西南商贸城、枢纽经济总部基地、空港商贸城、泸州国际汽车城、电商直播基地、这有光—24 小时不打烊温度潮流文旅街区7个商业发展平台。
目前,这有光项目已投运;学士山文创产业园项目有序恢复建设,将城市大型批发市场与专业市场结合物流中心设置,提档升级现状西南商贸城,依托安宁货站城市物流中心设置专业市场。未来将以高铁新城片区为示范突破点,依托龙涧溪公园打造高水平的集消费、休闲、文化、娱乐、商务、生活服务等为一体的差异化商业基地。结合区域人口经济条件和实际情况打造富有龙马潭特色的商业业态,激活消费场景。
二、推动物流园区扩容。结合全区货运专线的覆盖范围和全区实际年货运吞吐量,合理规划并建成集仓储、物流、配送、加工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在安宁、鱼塘、罗汉片区集中构建全区物流集散基地,规划面积约271.28公顷;依托泸州港布局临港物流园区,结合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和综合保税区发展区域性综合保税物流、临港集装箱物流等;依托隆黄铁路双加货运枢纽建设双加综合物流园区,发展城市综合物流;依托高铁编组站建设高铁快运基地,依托安宁铁路货站建设城市物流中心,共同构成安宁城市物流园区,发展工贸配送、城市电商配送、农产品配送等物流仓储功能。
组建一批大型现代物流集团和骨干物流企业,截至2023年已建成物流园区(项目)16个,已有中国物流、西南建材园、隆盛物流、中农万联农产品数字仓储分拨中心、吉欧节能、鼎运商贸等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入驻,涉及大宗建材、冷链物流、电商分拨、医药物流、农产品批发等多个行业。实行全员招商制,积极对接顺丰、中通等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带动产业集聚发展并全力推动区内企业扩容增效。截至目前,中国物流完成智能信息化改造,电商快递分拨中心完成快递统配运营平台升级改造。
下一步将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实现信息互通、多方联动。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和智慧物流领域企业合作,盘活本地存量资源,引导招引企业做好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智慧物流园区,如引导四川顺丰与本地企业合作,选址建设顺丰速运智慧物流型丰泰产业园;引导京东供应链与本地国资企业合作,建设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园;推动汇达医药完善方案设计,建立医药智慧物流体系。
三、强化城市品质提升。龙马潭城区位于长江和沱江交汇处北岸,并有龙溪河、玉带河、龙涧溪、三叉河等支流汇入,城北有九狮山、城中有学士山、城东有大通山,长江沿岸矗立着学士山电视塔和锁江塔,形成两江四水汇聚、三山两塔对峙的自然景观格局。依托自然山水格局打造景观通廊,沿江地段打造系统化、网络化的城市绿道体系,区域内规划建设大型主题公园,集中绿地与沿江地段公园绿地面积约950公顷;石洞、安宁、鱼塘片区主要通过社区、街巷、交叉口等存量用地增设、改造小型绿化广场和口袋公园,有序串联片区的各类绿地景观要素。全区打造滨江风情线(含酒香人文线)、运动活力线、绿野仙踪线等三大主题线路。构建“区域绿地—城市公园的公园城市体系,打造“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山水公园港城。
小市历史上为川盐转运集散口岸,水运商贸发达,根据泸州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格局,规划保护学士山,保护学士山—忠山、学士山—老鹰岩视线通廊。对宝莲街-蒋兆和故居历史文化街区、茶马古道和长江沿岸的学士山、小市酒窖池群、藏酒洞、梦仙亭摩崖造像、锁江塔等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等要素进行分类分级保护。出台《泸州市历史风貌保护条例》指导城市建筑标准,包括建筑风格、建筑造型、外装材质、夜景亮化、建筑色彩、建筑群体等内容纳入建筑实施前规划设计,在尊重城市历史、延续城市文脉的基础上,塑造具有较高辨识度的标志性建筑和建筑群,植入历史文化。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