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窝水电站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洞窝水电站始建于1922冬,主要兴建拦河坝、引水渠、厂房和送电线路。拦河坝坝体用条石安砌,高2.5米,圆弧形,弧长80米,水库工作深度2米,水库回水长2公里(库容估计约50万立方米);引水渠为条石浆砌,长230余米;进水室建筑在基岩上,输水管采用铆接钢管,直径0.6米,管段间用法兰连接。洞窝水电站是四川建设的第一座水电站,因此,国内还没有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水电站的经验,建筑材料更为奇缺,仅有的10桶水泥远自唐山运来。在重重困难面前,税先生充分表现了科学家的智慧和实干家的顽强。经过多次实地勘测调查,仔细分析研究,他大胆决定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以本地所产的木材、条石、白灰、生铁等作主要建筑材料。缺乏“洋灰”、钢筋,就用糯米浆拌石灰砌条石代替钢筋混凝土,建成一座支墩拱式拦水坝。电站的水坎、厂房和主机基础都是条石彻成。为多蓄水需筑大堤坝,但必然要花费更多的建材、资金,同时还要淹没大片农田。为节省开支,减少筑高堤坎蓄水淹没过多农田,税先生决定利用龙溪河多处陡坡的地势,在德隆铺附近的德龙桥至洞窝段河道上,分三处修筑蓄水堤坎,分段蓄水。不难看出,这当中税先生已经考虑到了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因素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这种国土规划意识,反映了税先生的科学远见和首创精神。这些用用粮食打造的“糯米工程”、包含着中国古代石拱建造艺术的第一堤、第二堤和第三堤,既坚固又美观,完全符合工程质量要求,历经九十载日晒雨淋后,除了表面的石块有少许风化外,连接处竟固若金汤。洞窝水电站的建成为我国发展自己的水利电力事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对我国梯级开发和土法建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开了四川交流升压交流输电的先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