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硬核支撑 赋能安全管理 以信息化助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
来源:区应急局 发布时间:2024-07-19 09:42:34 浏览次数: 次 【字体:小 大】
今年以来,龙马潭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 国家、省、市决策部署,按照“建设中推进、推进中完善、完善中升级”总体思路,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为统揽,着力信息技术赋能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全力助推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辖区4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全面完成信息化平台建设并进入试运行阶段。
在“统”字上下足功夫,一体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一是坚持高位推进。局党委高度重视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工作,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部署信息化建设工作,及时组织学习《泸州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并将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2024年度危险化学品和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重点工作内容。二是健全工作机制。成立局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部署、统筹协调,分管领导具体谋划、分工落实。组建工作专班,逐企开展走访调研,会商平台建设方案,每周跟踪建设进度,即时会商解决难点问题,每季度通报工作进展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三是强化培训学习。召开危险化学品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交流座谈会,邀请专家详细解读《泸州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组织企业赴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合盛硅业(泸州)有限公司交流学习平台建设经验,进一步拓宽思路、取长补短,确保平台设计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在“建”字上开足马力,加快打造信息技术支撑。一是全员参与建设。4家危险化学品企业坚持“适用、好用、常用”理念,面向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作业层,多次征集信息化建设需求,通过安全、设备、工艺等专业集体研究,制定需求清单,编制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实施步骤、时间节点及经费保障等重要内容,确保责任层层分解、过程全员参与。 二是严格对标对表。信息化牵头部门会同平台技术公司,严格对照《泸州市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技术要求》《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需求清单》等标准要求,聚焦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专业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机制和清单制管理等要素,从技术、操作等层面逐条会商研究,高效完成“1+13+N”(即1个重要数据总览图、13个主模块、N个子模块)模式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三是同步建设录入。采取边建设、边完善工作方式,第一时间分派个人工作账号、开展系统业务培训、下发操作指南,结合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要求,及时组织员工同步录入机构与职责、风险管理、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系统数据资料,为后期平台运行测试、改进完善提供有力支撑。在“用”字上赋能实战,持续提升数字应用实效。一是注重“线上特殊作业”应用。北方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泸州分公司依托互联网、移动APP、防爆终端设备等先进技术,依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特殊作业安全规范》(GB30871-2022)要求,自建特殊作业许可与作业过程管理系统,将特殊作业审批许可条件清单化、流程化、电子化,以信息化手段推动实现特殊作业管理现场标准化、办票过程可视化、管理执行规范化、文档查询便捷化。截至目前,线上办证700余张,有效避免作业票涂改、遗失等传统作业许可管理存在缺陷,极大提高作业效率。二是注重“人员定位系统”应用。泸州北方纤维有限公司将人员定位系统作为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按照《“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应用指南(试行)》要求,综合运用分布式蓝牙定位、UWB定位及视频AI技术,实时精准标记现场人员,智能分析重点场所、关键区域、特殊岗位异常情况、人员违规等问题,并通过“电子围栏”“聚集预警”等多重手段,及时避免现场超员20余次,有效降低作业现场安全风险。三是注重“双重预防机制”应用。泸州北方纤维素有限公司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应用,按照“稳步推进、以用促提、不断优化”的原则,坚持以重大危险源三类包保责任人履职应用为重点,由各专业、岗位对厂区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评估,确定安全风险等级,形成“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风险清单和隐患排查清单,采取重大危险源安全数据监测、隐患排查闭环管理、智能视频监控分析以及年度运行效果评价等方式,不断完善管控措施、纠正偏差,防止风险管控失控演变引发事故。截至目前,已对7个风险对象、14个风险单位,制定794项防控措施,排查整治隐患1500余项,企业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监测预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