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区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3-11-27 16:11:05 【字体: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确立加快建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高水平开放先锋区、高品质生活宜居区的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全区行政区域面积333平方公里,区辖8个街道、3个镇,31个村民委员会、61个居民委员会。

经济总量。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龙马潭区地区生产总值(GDP)400.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56亿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19.62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66.14亿元,增长8%。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3.8%、50.1%、46.1%,分别拉动GDP增长0.3、3.7、3.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9:54.4:41.7调整为3.6:54.9:41.5。

 24802b46527b4fe395e7a51d38bd2f59.png

表1  2021年龙马潭区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指标名称

    (亿元)

同比增长(%

   生产总值(GDP

400.32

7.3

   第一产业

14.56

7.1

   第二产业

219.62

6.7

    #工业

168.69

7.8

     建筑业

50.95

3.3

 第三产业

166.14

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06

11.3

批发和零售贸易业

47.16

11.9

住宿和餐饮业

4.45

21.4

    金融业

14.67

5.9

房地产业

31.78

-1.5

    其他服务业

64.7

9.9

 

民营经济。民营增加值225.51亿元,增长7.1%,占GDP比重达56.3%。

二 、农业

农业。全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亿元,增长7.99%。其中:农业产值9.99亿元,增长3.84%;畜牧业产值8.91亿元,增长10.70%。全年粮食总产量6.97万吨,增长1.72%。其中:夏粮产量0.28万吨;秋粮产量6.69万吨;全年油料产量0.28万吨,增长1.69%。蔬菜产量13.80万吨,增长5.45%;出栏生猪10.10万头,增加15.20%;期末猪存栏6.68万头,增长5.80%;出栏肉用家禽487.64万只,增长1.50%。

表2  2021年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


计量单位

产品产量

同比增长(%

粮食播种面积

公顷

11225

1.77

粮食总产量

69710

1.72

  其中:稻谷

38750

1.34

        高粱

8160

-4.76

油料产量

2828

1.69

  其中:油菜籽

2579

0.90

蔬菜总产量

138026

5.45

水果总产量

10423

8.78

肉类总产量

16821

7.20

  其中:猪牛羊肉产量

7731

19.63

兔肉产量

1740

0.70

家禽肉产量

7275

-2.1

禽蛋产量

6834

3.2

生猪出栏头数

万头

10.10

15.20

年末生猪存栏头数

万头

6.68

5.80

家禽出栏

万只

487.64

1.50

 

三 、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

工业生产。全年全区工业增加值168.69亿元,同比增长7.8%,占GDP的42.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重工业增加值增长7.6%,轻工业增加值增长7.5%,重工业增速高于轻工业0.1个百分点。

表3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本月止累计

累计同比+.-%

大米

万吨

0.3

2.8

-34.9

饲料

万吨

0.8

10.6

19.1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0.8

12.1

116.1

饮料酒

万千升

10.8

74.8

-13.3

化纤长丝机织物

万米

4463.3

23395.4

0.0

纸制品

万吨

2.7

36.5

-2.9

多色印刷品

万对开色令

0.2

3.1

10.7

盐酸(氯化氢,含量31%)

万吨

0.1

3.9

-46.6

烧碱(折100%)

万吨

0.1

4.1

-45.3

万吨

1.0

12.0

13.2

塑料制品

万吨

0.3

2.0

11.1

商品混凝土

万立方米

8.5

211.9

0.7

水泥混凝土排水管

千米

47.9

525.3

26.2

亿块

0.3

3.5

9.4

天然大理石建筑板材

万平方米

0.4

3.8

0.0

天然花岗石建筑板材

万平方米

0.6

5.8

75.8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94.8

1131.6

-0.8

钢化玻璃

万平方米

0.7

4.5

73.1

夹层玻璃

万平方米

1.7

25.6

30.6

中空玻璃

万平方米

7.6

130.7

4.2

玻璃包装容器

万吨

0.3

8.7

-33.6

液压元件

万件

2.1

21.7

23.3

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

台(套)

3.0

48.0

-38.5

锂离子电池

万只

1794.4

16798.7

12.9

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

万台

207.0

2093.5

10.1

半导体分立器件

亿只

0.3

7.4

572.7

工业经济效益。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05.4亿元,增长11.8%,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收入53.8亿元,增长23.7%,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实现收入320.6亿元,增长8.0%,化工行业实现收入61.3亿元,下降12.1%,机械行业实现收入102.4亿元,增长11.3%;共实现利润总额72.1亿元,同比增长78.9%。

建筑业。2021年,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77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6亿元,增长11.3%;实现建筑业增加值50.95亿元,增长3.3%,拉动GDP增长0.4个百分点。

服务业。全年全区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6.14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7.12亿元,同比增长11.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06亿元,增长11.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45亿元,增长21.4%;金融业增加值14.67亿元,增长5.9%;房地产业增加值31.78亿元,下降1.5%;2021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81.75亿元,增速17.6%,实现营业利润7.16亿元,增长90.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7%,其中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5.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0.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8.3%,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7.1%;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4%,其中交通运输投资增长47.7%。

从投资结构看,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20.4%;产业投资增长27.9%;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增长67.3%;其他投资下降3.6%。

从国民经济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8.3%;制造业增长29.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下降82.4%。

4  2021年龙马潭区分行业投资增长速度

   

比上年增长(±%)

行  业  

比上年增长

(±%)

农、林、牧、渔业

-18.9

房地产业(含房地产开发)

-9.0

采矿业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1.2

制造业

29.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9.0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5.6

建筑业

851.9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31.0

批发和零售业

218.5

      

16.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8.2

卫生和社会工作

212.6

住宿和餐饮业

-100.0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82.4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18.3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57.6

房地产开发。年末有经营活动的房地产开发企业40户,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7.4亿元,比上年下降31.8%,其中住宅投资54.4亿元,比上年下降35.3%。商品房施工面积51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3.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51.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8.6%。商品房新开工面积146.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1.3%,其中住宅108.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5.4%。商品房竣工面积192.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9%。

商品房销售。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207.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1万平方米,增长2.4%。商品房销售额133.6亿元,比上年下降15.4%。其中住宅销售额105.9亿元,增长5.2%。

五、商贸物流(交通运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59亿元,同比增长19.5%。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0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67亿元,增长18.7%。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20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餐饮收入5.95亿元,增长37.1%。

年末全区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211户,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176户,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35户。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9.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106.27亿元,增长25.3%。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8.41亿元,比上年增长48.1%。从限额以上企业(单位)主要商品零售额看,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2.5%,汽车类增长11.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5.6%,中西药品类增长37.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6.4%,化妆品类增长1.4%,日用品类下降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7.9%,家具类增长84.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2.9%。

交通运输。年末境内公路总里程721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90公里。全区运输企业106户,客运车辆352辆,货运车辆1699辆,船舶53艘,完成公路客运量301.499万人,下降40.21%,公路客运周转量29329.645万人公里,增长7.98%;完成公路货运量1359.522万吨,增长4.6%,公路货运周转量240424.058万吨公里,增长10.67%;完成水路货运量618.63万吨,增长4.8%,水路货运周转量787205.8万吨公里,增长8.5%。

港口业务。全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347.92万吨,同比增长32.19%。泸州港累计完成集装箱箱量17.21万标箱,同比增长10.91%。其中,外贸箱量5.57万标箱,同比增长10.91%;铁路箱量3.7万标箱,同比增长26.10%。

对外经济。2021年,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新形成创新成果50项,“准入即准营”清单制、自选“套餐式”办证、悬赏全覆盖执行机制、医保行业信用管理体系等4项创新成果纳入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第五批可复制可推广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推广,同址同业主体变更告知承诺制、增值税增量留抵即报即退服务模式、政务服务“跨省联办”等6项创新成果作为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第九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截至2021年底,累计形成创新成果389项,其中,全国推广、表扬6项,全省推广23项,全市推广99项。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48%;其中进口额0.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71%;出口额2.57亿美元,增长33.16%。按人民币计算,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9.05亿元,比上年增长24.19%;其中进口额2.45亿元,比上年增长26.29%;出口额16.60亿元,增长23.88%。

旅游发展。全区共有旅行社11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家。星级宾馆(饭店)2家,星级宾馆(饭店)客房336间,其中:四星级宾馆(饭店)1家、二星级宾馆(饭店)1家。2021年全区旅游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28%,接待游客560万人次,同比增长31%。

六、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全年全区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7.47亿元,增长2.76%。其中,税收收入9.13亿元,占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比重为52.26%。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务征收9.13亿元,财政征收8.34亿元。完成地方财政公共支出29.25亿元,同比减少32.33%(减少原因为2020年上级一次性补助收入列支因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20.49亿元,减少32.28%(减少原因为2020年上级一次性补助收入列支因素),民生支出占比70.08%,与同期持平。

金融。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16.17亿元,增长13.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8.3亿元,增长12.9%。

七、教育、体育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99.0%,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93%,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9.7%,15周岁人口文盲率0%,15-48周岁人口非文盲率99.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2%。2021年参加普通高校考生(含高职)4142人,全区共录取3593人,其中本科一批次录取317人,本科二批次录取454人,高职录取2822人,录取率86.7%。

学前教育。全区幼儿园90所,在园幼儿17002人,专任教师1168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0所,在园幼儿8517人。

义务教育。全区独立小学13所,九年一贯制小学部11个,教学点4个,在校学生29602人,招生5160人,毕业生5252人,专任教师1698人,教职工1235人。全区独立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初中部11个,在校学生18656人,招生2406人,毕业生2543人,专任教师1303人,教职工478人,九年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总人数48258人。特殊教育(盲聋哑学校)学校1所,专任教师20人,教职工20人,招生55人,在校生283人,毕业生90人。

高中和中职教育。全区普通高中5所,专任教师485人,教职工861人,招生3041人,在校学生7482人,毕业生1719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3683人,在校学生8245人,毕业生1771人,专任教师333人。

体育发展。成功举办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乒乓球联赛、羽毛球联赛区级学校体育比赛7项,举办环松滩湖马拉松、钓鱼、棋牌比赛、职工乒乓球、羽毛球和篮球联赛、广场舞比赛等区级社会体育赛事7项,组建田径、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快乐体操等43支队伍参加市级比赛,组建女篮、男足3支队伍参加全国、省级比赛。现有健身设施场地940个,游泳场馆20个,完成了5个社会足球场建设,投入健身路径12套,续建双加十里渔湾健身步道2公里,改建8公里。向省上输送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人,体育单招本科上线5人,统招(高水平运动队)7人,体育特长生专业上本科线84人,升入体育院校39人。我区代表队市八运会夺得金牌25块、金牌总数第三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优秀组织奖。2021年获得体育比赛省级奖项15个,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八、文化、卫生

广播影视。全区电视用户94482户,增加8938户,入户率99%。2021年底全区光纤有线电视用户84833户,增加9000户,入户率95%,可收到有线电视频道208套;农村建有光纤接点260个,实现村村通光纤;共建有光纤干线620公里,电缆网线680公里,农村(不含鱼塘镇街村用户)光纤有线电视用户3259户,农村有线电视覆盖入户率97%;有线数字电视可收到电视频道208套。农村有线广播村通率达100%。

文化。全区文化馆1个、街镇综合文化馆(站)11个,全区文化馆(站)建筑面积5677平方米;博物馆、展览馆1个,建筑面积789平方米;公共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公共图书馆藏书总量12.98万册,接待读者7.25万人次。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提供“数字化图书馆”、图书借阅“一卡通”、“流动图书馆”、“数字文化馆”等服务。

文化产业。全区有文化经营户109家,其中:网吧26家,娱乐场所24家,演出团体21家,演出场所1家,演出经纪机构3家。年末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20家,其中文化制造业9家,文化批发零售业2家,文化服务业9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8.59亿元,比上年增长47.6%;营业利润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3.7%。

医疗卫生。年末辖区内公立卫生机构、民营医院、村卫生站、诊所共401个。其中:医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个、建制镇卫生院3个,妇幼保健院2个、疾病预防中心(站)2个、卫生监督机构2个、村卫生室147个、诊所(卫生站所、医务室)198个。辖区内卫生机构实有病床数5522张,比上年增加335张;卫生技术人员6026人,比上年减少13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64人,注册护士2834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11‰,上升2.98‰,婴儿死亡率2.84‰,上升1.99‰,新生儿死亡率为1.7‰,上升1.7‰。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99.83%,下降0.17%,孕产妇死亡率为0,跟去年一致。

九、人口、人民生活、劳动与社会保障

据区公安分局人口年度统计显示:全年全区办理出生登记2273人,出生人口中男性1197人,出生男女性别比为111.25:100;办理死亡注销登记2036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户籍登记144441户,总人口37.4万人,户均人口2.59人。户籍登记总人口中:城镇人口32.98万人,占总人口的88.2%;女性人口19.22万人,占总人口的51.4%;18岁以下的6.7万人,占总人口的17.9%,比上年下降0.2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的8.58万人,占总人口的23%,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居民收支。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011元,比上年增加4045元,增长8.8%。其中:工资性收入30443元,增长9.4%;家庭经营净收入8036元,增长10.7%;财产净收入2846元,增长5.5%;转移净收入8686元,增长6%。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99元,比上年增加2426元,增长10.5。其中:工资性收入13011元,增长13.1%;家庭经营净收入7248元,增长10.4%;财产净收入557元,增长11.8%;转移净收入4783元,增长3.7%。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935元,比上年增加3034元,增长10.5%,其中,食品消费支出10979元,增长3.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461元,比上年增加2124元,增长1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7501元,增长11.6%。

社会保障。养老保险覆盖23.48万人,参保企业职工10.05万人,增加1.13万人;参保机关事业单位职工0.59万人,增加0.02万人;参保企业退休人员3.47万人,增加0.15万人;参保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0.2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9.1万人,减少0.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8.45万人,增加1.26万人。

十、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城市建设。城市建成区面积突破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79.83%。宏运小区等老旧小区改造升级,老城环境得到提升。高铁新城初具规模,城市更新步伐加快。万达、步步高、华升宝龙等一批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消费更加便捷、生活更加安逸。龙涧溪公园建成开放,同北滨公园、玉带河公园、老鹰坵广场等公园广场成为市民休闲打卡目的地。

生态环境。坚定保护青山绿水,污染防治卓有成效。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投资10亿元实施全域污水治理,主城区和所有场镇实现雨污分流,长江、沱江流域完成禁捕退捕,濑溪河、龙溪河、龙涧溪水质不断改善。玉带河、老鹰坵、鳌河沟等一批生态“痛点”变为治理“亮点”。

应急管理。全年应急管理局立案处罚84起,罚款442.2万元。全年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8起,死亡19人,直接经济损失1522万元。

 

 

注:1、本公报中2021年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2021年泸州市龙马潭区统计年鉴》为准;

2、本公报中生产总值(GDP)、各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农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本公报中未特别指定基期的增减幅度计算都是以2020年同口径数据为基期;

4、公报中交通运输、金融、对外贸易、财政、教体、文化、卫生、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等数据来源于相关部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