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年区级决算报告
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政府
关于泸州市龙马潭区2023年区级决算的报告
2024年8月27日在泸州市龙马潭区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现向区六届人大常委会报告2023年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查。
一、龙马潭区2023年财政决算情况
2023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财政部门始终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力提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增强重大战略和重点民生保障,扎实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6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1.7%,增长14.71%,考虑国家留抵退税政策因素后,同口径增长4.72%。其中:税收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37.79%,同口径增长13.83%;非税收入8.04亿元,同比下降4.5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4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93.2%,下降8.42%。
区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9亿元,自然增长15.37%。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53亿元,下降9.66%。
全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9亿元,加上上级补助资金、上年结余资金、调入资金、债务转贷资金等17.28亿元后,收入总量为34.97亿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上解上级支出、一般债券还本支出等32.82亿元,年终结转结余2.15亿元(全部为按政策规定应结转下年继续安排使用的项目支出),全区实现收支平衡。
区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9亿元,加上上级补助资金、上年结余资金、调入资金、上解资金、债务转贷资金等17.56亿元后,收入总量为34.85亿元。收入总量减去当年支出、上解上级支出、补助下级支出、一般债券还本支出等32.7亿元,年终结转结余2.15亿元,区级实现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7.7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31.32%;加上上级补助收入、上年结余收入、专项债券转贷收入等21.65亿元,收入总量为29.35亿元。全区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2.39亿元,为调整预算的89.56%;加上专项债券还本支出、上解支出等4.35亿元,支出总量为26.74亿元。收入总量减去支出总量后,年终结转结余2.61亿元。
区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与全区一致。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0.0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00%;加上上级补助收入0.09亿元,收入总量为0.12亿元。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0.01亿元,为调整预算的23.08%;加上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安排支出0.07亿元,支出总量为0.08亿元。收入总量减去支出总量后,年终结转结余0.04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区社会保险基金已上划市级统筹管理,因此未编制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五)2023年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按照财政部关于政府性债务统计的口径要求,我区政府性债务2023年年初余额为53.54亿元,当年新增债务17.9亿元,当年偿还减少债务3.86亿元,全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为67.58亿元,在全区政府债务限额67.82亿元以内。
(六)“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2023年,全区“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0.023亿元,比2022年减少0.001亿元,“三公”经费呈下降趋势。
二、2023年自贸区决算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3年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亿元,自然增幅49.7%。其中:税收收入0.96亿元,非税收入0.27亿元,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7%。
2023年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亿元,加上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0.81亿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0.88亿元,上年结转资金0.17亿元,调入资金0.19亿元,收入总量3.28亿元。总收入减去当年支出2.81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0.11亿元,年终结余0.36亿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政府性基金收入0.9亿元,加上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74亿元、上年结转资金0.01亿元,收入总量为2.65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2.45亿元,调出资金0.19亿元,支出总量为2.64亿元。收入总量减去支出总量后,年终结余0.01亿元。
(三)2023年政府性债务情况
按照财政部关于政府性债务统计的口径要求,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政府性债务2023年年初余额12.6亿元,当年新增债务1.74亿元,当年偿还债务0亿元,截至2023年底,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政府性债务余额14.34亿元。
(四)“三公”经费决算情况
2023年,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合计8万元,较上年增加5万元,主要原因是增加因公出国经费。
由于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未托管乡镇(街道),区本级财政决算情况即为全区决算情况。
三、2023年落实人大决议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认真落实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有关决议和审查意见,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要事,保障重点领域支出需求,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会监督,持续做好“三保”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大局,推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支持稳住经济大盘
着眼稳增长大局,更大力度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继续落实中央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减免缓缴金额4.75亿元。不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安排就创补助资金0.35亿元,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促进各类群体就业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0.02亿元,有力保障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扩大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工程项目预留份额,为中小企业参与采购活动提供便利,全年授予中小企业合同份额2.88亿元,对中小企业的预留份额占比达64.7%。
(二)推进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超70%。下达30件民生实事资金1.88亿元,解决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就业、教育、养老、医疗等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加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安排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0.48亿元。二是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0.41亿元,支持开展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预防服务等项目。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安排医疗救助补助资金0.02亿元,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保,对其难以负担的基本医疗自付费用给予补助。三是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0.41亿元,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做好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和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等工作。
(三)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积极落实各级惠农补贴政策,全年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0.17亿元、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0.01亿元、农机购置补贴0.01亿元,保障种粮农民受益,调动种粮农民积极性。投入0.33亿元,完成1.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投入0.02亿元用于维修改造提灌站,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安排0.08亿元,进一步支持凉山州普格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需求,凝聚城市发展活力
聚焦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强化资金争取和使用,争取债券资金12.04亿元,其中:专项债券11.75亿元、一般债券0.29亿元,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拉动扩大有效投资和稳定经济增长作用,为全区重点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抢抓政策机遇,围绕我区实际认真梳理争取增发国债项目,争取国债资金1.18亿元。支持城市建设提质增效,安排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资金1.59亿元。大力扶持企业引进高端人才、搭建创新平台、开展科研攻关等,增强企业创新动力,推动企业提高发展质量,全年兑现各类企业补贴1.03亿元。
(五)加强财政风险防范化解,提升债务管理水平
将“三保”支出作为预算安排重点,根据支出标准和保障人数,统筹上级补助和自身财力足额安排“三保”支出预算,全年共安排“三保”支出12.9亿元。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三保”支出执行监控,实现多维度、动态化、穿透式监控。全面落实政府债务偿还责任和资金来源,统筹本级财力和再融资债券资金按时足额偿还政府债务本金3.86亿元、利息2.46亿元。债务余额控制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以内。制定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工作计划,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按照化债计划有序化解存量,顺利完成全年存量隐性债务化解目标任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六)持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一是加强财会监督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组织开展街镇财会监督、全区会计监督检查等,为财政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二是严格开展政府采购工作,全年实施政府采购项目158个,下达采购预算4.61亿元,实际采购金额4.48亿元,节约率达2.82%。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预算安排前置条件,不按要求编制绩效目标或者绩效目标不合格且不进行修改完善的,不安排预算。深化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重点抽评13个项目,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四是全力推进财评工作,全年开展预算评审项目238个,送审金额13.21亿元,审定金额12亿元,审减金额1.21亿元,审减率9.17%。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重点支出的财政投入统计,部分项目存在归类口径交叉。
总体来看,2023年全区财政收支实现了艰难运行状态下的收支平衡,努力经受住了风险挑战,有力保障了全区大事要事,但财政运行和改革工作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稳定和培育财源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我区税收收入依然依赖传统产业,缺乏新兴产业税源。二是财政收支平衡矛盾持续加剧,当前各领域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持续增加,特别是民生事业、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支出压力持续加大。三是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还有提升空间,虽然我区绩效管理取得一定进展,但是仍然存在资金管理不规范、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
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认真听取各位代表意见,采取有力措施逐步加以解决,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狠抓收入组织,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强化收入形势分析、预期管理和研判调度,强化税源管控,做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征收管理,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应收尽收。用足用活土地政策,有序做好土地征收和收储,高效推进土地出让工作。全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核查清理、及时收回部门沉淀资金,统筹用于民生保障。加快推进国有资产盘活利用,通过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提升资产盘活利用效率,加大特许经营权出让。做好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完善向上争取资金信息共享协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全力以赴促进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取得实效。
(二)全力保障发展需求,发挥资金使用效益
健全大事要事保障机制,确保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资金需求,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在刀刃上,做好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保障。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大市场主体,提升工业竞争力,提升现代服务业质效,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加快文旅融合,壮大都市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服务水平。
(三)优先保障民生事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坚持量力而行和尽力而为相结合,加强民生保障,提高民生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统筹用好就创奖补政策,做好重点群体就业保障和帮扶,稳定就业基本盘。健全分类分层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教育薄弱环节提能行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水平,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扩大养老育幼资源供给。
(四)防范重点领域风险,守牢债务安全底线
进一步兜牢“三保”支出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加强“三保”动态监测管理。强化国库资金管理,严格落实工资、基本民生等重点领域库款保障。继续落实常态化资金直达机制,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防范财政运行风险。积极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将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足额纳入预算,有序偿还到期地方政府债务。统筹财力,多渠道盘活资金资产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
(五)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会监督效能
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结果运用,把预算绩效作为预算安排的落脚点,压减或取消低效无效支出,确保财政资金投入与绩效产出结果相匹配。加强财会监督工作,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会监督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人大、审计等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提升财会监督效能。深入贯彻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进一步加强预决算管理,自觉接受人大审查监督,积极配合推进预算联网监督,主动回应人大代表关切。